“校长妈妈”黎芳。受访人供图
人民网海口9月12日电 (记者樊欢迪)在海口先锋流动人口简易小学(简称“先锋小学”),看到学生们玩手工、打非洲鼓、做烘焙,校长黎芳就能开心很久,因为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
先锋小学目前一共有171名学生,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子女,其中残障儿童就有82个。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在义务教育之外,还开设了“启智班”“启赋班”,帮助这群特殊孩子融入社会。
有人曾嘲笑学校的孩子没有考到100分,黎芳却不在意,“他们能对我笑,叫我一声校长好就很满意了。”对于这群“特殊”的孩子,黎芳总是拿出最多的爱去呵护他们,一起做游戏、做操、打扫卫生……15年来,日日如此,黎芳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校长妈妈”。
“学校还在,孩子们还有学上”
时间拨回到2008年,黎芳偶然路过一所破败的学校,朋友告诉她,这所学校专收农民工子女。在得知学校因为经营问题濒临倒闭时,黎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接手学校。
场地太旧了,便在旁边重新租了一幢设施更完好的楼,把教室重新粉刷;资金不够了,黎芳便和老师们制作黑板、修理桌凳。曾经破败的学校,也有了新气象。
后来,经营幼儿园的积蓄也所剩无几,黎芳甚至没办法为仅有的10位教师发工资。借钱,继续借钱,黎芳终于把师资力量稳了下来。“孩子们有学上了!”黎芳心里十分高兴。
“他们不来我这,还能去哪呢”
2008年新入学的300多个孩子里,有4个孩子却很“特殊”,不说话、不理人,本是上初中的年纪,却只能上小学。家长们告诉黎芳,孩子患有孤独症,找不到学校接收,“已经在家待了好几年。”
由于父亲是教师,黎芳在长大后也选择了从教这条路,从业多年的她深知:“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来我这,还能去哪呢?”当即就接收了这些孩子,教会他们生活自理,与人交流,“我希望他们能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快乐地长大。”
从这4位孩子开始,先锋小学每年都接纳不同程度的残障儿童。不仅如此,黎芳还将福利院的十几名残障儿童带来学校接受教育,并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
在黎芳的悉心照顾下,学校接收的残障儿童也变得更开朗更爱说话了,“他们站在人群中,和其他小孩一样,看不出来区别。”黎芳自豪地说。
“学校是用大家的爱心建起来的”
慢慢地,黎芳帮助困境儿童的事迹传开了,许多企业和爱心人士也总会来学校看望孩子们,还捐赠了桌椅、空调等物品。“这15年来,受到了许多家长、老师、爱心人士以及企业的帮助,这所学校是依靠大家建立起来的!”谈及这些故事,黎芳很是感激。
15年来,海口市先锋小学走出数千名农民工子女,甚至还有一位残障孩子考上了大学,这让黎芳更加有信心了,“如果有条件,希望能开设初中班,让这些孩子能继续上学,学一门技术养活自己,这是最好的。”
虽年逾五十,黎芳却没想过退休,看到孩子期盼的眼神,黎芳总是放心不下,“我就这么干,到干不动了为止!”
总有一束光,照亮着孩子前行的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客户端下载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