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三亚7月20日电(牛良玉)课间操跳竹竿舞、音乐课上吹鼻箫、课后兴趣班学习织黎锦......三亚市吉阳区逸夫中学开设的民族特色课程已长达14年,以校园文化建设、特色课程为载体,让浓浓的“民族风”挥洒校园各个角落,引导黎族师生在日常学习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学生正在学习吹奏乐器。受访者供图
在逸夫中学,90%左右的学生是土生土长的黎族人。“虽是黎族孩子,但大多对黎族文化知之甚少,在民族特色课程开展之初,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黎锦是什么?”逸夫中学副校长庾月生介绍,学校自2009年开始开设黎族特色课程,让“黎族娃”能够了解黎族文化,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为了更好地让黎族文化走进课堂,学校制定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各学科老师有机融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极主动充分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元素,并落实到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利用地方课程的时间,发挥了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学生们在校园里跳竹竿舞。受访者供图
音乐课融入“民乐”,以葫芦丝、鼻萧、唑板、打竹竿等形式合奏黎族乐曲,挖掘和创新黎族民歌;舞蹈课以竹竿舞作为校本特色课程,每周一节竹竿舞课,全校师生感受竹竿舞的动感快乐;美术课以“新民服,新时尚”为主题,引领学生创作民族文化衫,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语文课上,师生在古诗词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地理历史课了解56个民族的基本特征、地域分布、居住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著名人物以及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特色与成就......丰富的民族课程让学生们“能歌善舞”,在各类活动上绽放异彩。在今年“三月三”,学生们走上舞台,踩着竹竿节拍,用真情跳出民族团结进步一家亲的和谐美好氛围。
学生正在学习黎锦技艺。受访者供图
有的学生席地而坐,腰上固定着腰织机的一端、足尖撑起另一端的脚踏;有的学生坐在织机前,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黎锦技艺……在三亚市逸夫中学黎锦课堂上,该校邀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参与教学,经过学习,学生们不仅大多已掌握基本的织锦技艺,更有学生在赛事上大放异彩,在今年2023年三亚市“三月三”黎苗绣技艺竞赛上,该校学生斩获少年组第一名的佳绩,逸夫中学荣获黎苗绣竞赛优秀组织奖。
“我们是黎族特色学校,这些年在吉阳区民族事务局的支持下,成功开设了多门黎族课程,接下来我们还将开设黎陶课程,充分利用双减的课后服务时间开展更多的探索。”庾月生说,该校将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通过双减课程的融合、民族特色活动的举办等,多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展示不同民族文化和民族元素,让学生欣赏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在校园营造共同团结进步的和谐氛围,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校园常开长盛。
近年来,三亚市吉阳区围绕民族团结进步进村庄、进校园、进企业等方面,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抓手,积极挖掘民族独特的文化特色,鼓励发展创意文旅产品,打造吉阳特色文化品牌,不断创新推出高质量的群众文化活动和文艺精品。与此同时,随着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断深入,该区还积极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和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开设黎锦、黎藤、黎陶、竹竿舞、民歌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干部综合素质,着力打造政治坚定,勤政务实,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事业迈上新台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客户端下载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