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海南迎来“消博时间”,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第三届消博会)正如火如荼进行。
第三届消博会是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我国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性展会,相比前两届,本届消博会展览面积及参展国别数、品牌数和采购商数等指标均有较大提升,吸引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00个消费精品品牌参展,30个省区市领导率交易团参展,2000多名境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专业观众预计超5万人,进场观众超过30万人次。
作为“买全球、卖全球”的全球公共服务平台,消博会的火爆并不令人意外——其不仅释放出提振消费信心的信息,更是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
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人民网 孟凡盛摄
海南的故事,总是和“开放”密不可分。
2018年4月13日,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海南,承担起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全新历史使命,又一次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五年,海南自贸港建设蹄疾步稳、蓬勃兴起,尤其在经济领域,结构更优化、发展更协调、对外更开放。海南用有力实践,不仅彰显了中国坚持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决心,也再一次向世界宣告,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而且还将越开越大。
调结构、增动能,经济结构更优
世界最大的单体免税店——海口国际免税城。人民网 孟凡盛摄
最近,关于海南离岛免税的新闻又“火”了。
4月1日起,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在2021年新增“邮寄送达”和“返岛提取”提货模式的基础上,对单价超过5万元(含)的免税品可选择“担保即提”提货方式,对单价不超过2万元(不含)且在政策清单内的商品,按照每人每类限购数量要求,可选择“即购即提”方式提货。
“即购即提”新政实施当天,游客张桂生在位于海口的海控全球精品免税城(以下简称gdf免税城)购买了一件进口行李箱,这件在电商打鱼提现24小时在线官网标价4780元的行李箱,折后仅2443元。关键是,因为“即购即提”,张桂生当场就把箱子拆封使用。这一新政的实施,在游客看来可能仅仅是方便,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次调整或将对整个离岛免税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工作人员将商品交给顾客,免税商品实现即购即提。人民网 孟凡盛摄
“按照以前的提货政策,游客基本上都把免税购物放在海南旅游的最后阶段,但现在,他们可以一下飞机就来免税店,因为像化妆品、太阳镜这样的东西,都可以在海南即买即提即用。”gdf免税城相关负责人说,这对于免税品销售行业,将产生深远影响。
五年来,海南一直“调结构、增动能”。加快构建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调什么?调房地产——坚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摆脱“房地产依赖症”,非房地产投资占比五年提高18.2个百分点。增什么?增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占全省gdp比重由53%提升至70%。2022年13个自贸港重点园区累计完成投资1261.5亿元,实现营收超过1.8万亿元,同比增长31.6%,以不到2%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超三成的投资和超五成的税收。
房地产投资降低的部分,被国际客机维修、数字经济、石化新材料、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蓬勃兴起的高新产业取而代之,“一调一增”间,海南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更加健康。
同城化、一盘棋,区域发展更协调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海南正在打造全世界面积最大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其中既有海口、三亚这样的现代化都市,也有五指山这样的热带雨林,这种情况下,如何贯彻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海南给出解题思路: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突出城乡一体、陆海统筹、山海联动,把全岛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人民网 符武平摄
其中,“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就是海南破题的第一招儿。
最近,平常在人们印象中专门“盖房子”的儋州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儋州城投)开始谋划在洋浦经济开发区试水预制菜产业。“我们就是看中了洋浦的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计划开发新产业,现在已经成立了合资公司准备开始试生产,如果路子走得通,我们就会打造一个产业园。”儋州城投董事长陈宏艺信心满满。
长期以来,儋州“有城无产”,洋浦“有产无城”,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就是要通过将洋浦的政策、区位、产业优势,与儋州的城市功能和腹地优势相结合,努力实现“儋州因洋浦而更加开放,洋浦因儋州而更有深度”,最终达到“1 1>2”的效果。
2022年儋洋一体化以来,行政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儋洋一体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环新英湾地区“1 15 6”新规划体系建设已完成,化解儋州“有城无产”和洋浦“有产无城”的突出矛盾走出了第一步。从经济数据来看,去年儋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79亿元,首次跃居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3%)和一些外向型经济指标的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儋州洋浦坚持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区域协调发展为“双引擎”,积极打造海南高质量发展“第三极”。
除了儋州洋浦,海南各地在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下,基础设施发生着喜人变化:美兰机场投用“双跑道”,“跨海环岛城际化”铁路网继续完善,全国首列高铁公交化市域列车开通运营。“丰”字型 环岛高速路网基本成型,“县县通高速”、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全面实现。市场化手段推动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过海时长缩短至1.5小时。首条国际海底光缆建成商用,千兆光网和5g网络覆盖率持续攀升。智能电网综合示范省基本建成,年户均停电时间缩至8小时。天然气环岛主干网投入使用,城乡用气基本实现全覆盖。海岛型骨干水网初具规模,成为安全用水“保障线”。
如今,海南岛上,海口经济圈发展能级加快提升,三亚经济圈向旅游和科创并举转型,儋洋经济圈聚合效应初步显现,滨海城市带启动规划建设,中部生态涵养保育区体制机制日趋完善。
一个更加协调发展的海南,正在不断筑牢自贸港建设的根基。
走出去、引进来,对外更开放
高水平对外开放,海南有着天然的优势。
海南是中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从海南海口美兰、三亚凤凰、琼海博鳌三大国际机场出发,飞行4小时可抵达21个国家和地区,从海南五大深水良港出发,海上航路直通国际贸易主航线。今年3月15日零时,海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于2020年3月28日起暂停的59国人员入境旅游免签政策正式恢复实施。
海南恢复入境免签政策首日,入境旅客顺利通关。朱晨鹏摄
五年来,海南180多个自贸港政策文件落地实施,一个多元、繁荣与自由便利的海南,吸引着全球优质生产要素在这里集聚,也让海南自贸港成为吸引外资的“强磁场”。
2018年至2022年,海南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连续快速增长,累计达4798家。尤其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以来,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吸引了外国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外资企业看好海南市场机遇,新设外资市场主体快速增长。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海南新设立外资企业4143家,占近十年新设外资企业总量的80.2%,瑞士历峰集团、德国欧绿保、英国阿斯利康等国际知名企业积极在海南投资兴业。
市场主体增加的同时,真金白银也被吸引而来。2018年至2022年,海南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28.9亿美元,超过海南建省前30年实际使用外资总量(96.07亿美元)。同时,2022年,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2009.5亿元、增长36.8%,增速排名全国第二;服务进出口总额353.62亿元、增长22.9%。经济外向度达34.7%,提高了7.7个百分点。
翻开海南的投资“朋友圈”可以发现,海南外资来源地“遍全球”。五年来,在海南投资的国家和地区累计达142个,包含g20所有其他成员国和除老挝以外的rcep伙伴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49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打通双循环交汇点的海南,正加快打造“两个总部基地”——中国企业进入东南亚等境外国家和地区的总部基地,及东南亚等境外国家和地区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吸引越来越多以总部企业为重点的经营主体落户海南。
今年3月初,海南制定了《支持“两个总部基地”建设的核心政策举措》,并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该政策举措主要包含支持东南亚等境外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外资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15%优惠政策,支持东南亚等境外国家和地区公民、东南亚等境外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外资企业工作人员享受个人所得税15%优惠政策,支持东南亚等境外国家和地区企业享受部分商品进口“零关税”政策、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等15条举措。此举将进一步深化海南与东南亚各国务实合作,并推动人员、运输往来便利。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经济这片辽阔的大海,足以应对任何狂风暴雨,化解一切惊涛骇浪。蓬勃兴起的海南自贸港,也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航线上乘风破浪,逐梦远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客户端下载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