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鱼提现24小时在线
>>打鱼提现24小时在线>>海南新闻
记者曹文轩
2024年01月06日14:59 | 来源:
小字号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6日   第 06 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6日 第 06 版)

距今有上千年历史的海南黎锦,被称为中国棉纺织历史的“活化石”。千百年来,勤劳聪慧的黎族百姓,将大自然的馈赠织成穿戴服饰,将对生活的期许织进几何图样,将浓缩着独特审美与记忆的黎锦代代相传。

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通过传承保护不断创新、国内外展示活动相继举办,古老黎锦逐渐融入现代生活,走向时尚化、年轻化、国际化,日益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编 者

五指山山脚下灯光聚拢,民族时装“村秀”大幕拉开。t台上,从70多岁的阿婆到5岁的孩童,男女老少身着黎锦等制成的衣物,展示民族文化。t台下,十里八乡的“亲友团”赶来助阵,“村秀”现场欢声笑语,人气十足。

不久前,为期近两个月的海南省五指山市民族时装“村秀”系列文化活动落下帷幕,4万多人次现场参与,超58万人次网络看秀。看到黎锦在“村秀”上大受欢迎,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黄慧琼感慨:“黎锦一定会越来越好。”

纺染织绣,匠心精工

席地而坐,提梭引纬,在“村秀”非遗文化展示区一台踞腰织机旁,黄慧琼左手持分经棍将经纱分开,右手持织锦木刀将纬线打紧,一寸一寸织出密实的布匹。

黄慧琼8岁开始学习织锦,一转眼就是几十年。“黎锦是需要用时间打磨的艺术。”她说,一件成品要经过纺、染、织、绣4个步骤,精心完成需要花费三四个月或更久的时间。

黎锦的纺,最考验耐心。黄慧琼说,不同于蜀锦、云锦等丝织工艺,黎锦纺线取材于本地的海岛棉或野麻。棉花经过脱籽抽纱成锭,滚搓拉捻成型后,与米浆等一起加水煮开后再晾干。这样得到的纺线韧性好、不易断、不起毛。

黎锦的织,最具动感。一部踞腰织机,搭配10多种工具。正面织、反面织和双面织,织法各不相同。织造者在经纬线间排列出多种可能,投梭打纬织就多彩绚丽的作品。

黎锦的绣,有单面绣、双面绣、数纱绣等绣法,产生的纹样有百余种。人形纹、动物纹……这些传统纹样记录着黎族的生产活动和民俗风情,也寄托着黎族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衣染草木,身着山川

古人曾称赞,黎锦光辉艳若云。染料是其光辉艳若云的秘密。

海南岛植物资源丰富,黎族百姓就地取材,从植物中提取染料,衣染草木,身着山川。染料颜色古朴素雅、清新自然,染出的黎锦温润柔和、经久耐用。何种植物染出何种颜色,植物染色工艺在黎族中代代相传。

在五指山市通什镇的一个农家小院,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刘伟童打开染缸,舀起一瓢蓝靛染料滤出残渣,“染料放置越久,染出的颜色就越深。”黎族传统服饰多以深蓝为底色,深蓝染料原材料就是蓝靛草。蓝靛草茎叶在清水中浸泡发酵,水变成深蓝色后,其底层的深蓝色泥状物就是染料膏体。

“入染前,将棉线打湿,线团能更好吸收颜色;染料中加入草木灰水,能更好固色。”刘伟童将一捆棉线放入染料中,白色棉线逐渐变色。“蓝靛染料染一次深一次,一般要经过十几次反复浸染。”

不同颜色有不一样的染色工艺。

制作黄色和绿色染料多用捣舂法。黄色染料以黄姜为原料,把黄姜的茎块放在木臼中捣碎,倒入清水搅拌均匀即可。绿色染料可以使用辣椒的叶子。

制作红、褐色系染料用的是苏木芯。将苏木芯切小片,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水煮沸一小时慢慢变成红色,再将棉线放入不断搅拌染色。调整染线次数、热染的时间可以将线团染成棕红色、深红色、暗红色。

“植物染色的偶然性较大。” 刘伟童介绍,因原料、气候、习俗等存在差异,染料的运用也有差别,染色效果就有了更多可能性。

传承创新,走向国际

看到“村秀”成功举办,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陈达谞打心底里高兴。他多年来收藏的黎锦穿在了朋友、邻居身上,在t台上频频亮相。他说:“比起放在柜子里,这些黎锦更应该被人们看见。”

作为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的教师,陈达谞时常下乡教学。几年来,他几乎走遍了海南省的黎族村落。对他来说,下乡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有些濒临失传的技法只有村里的老人会。我学会后,回到学校,再教给学生。”

李天民是陈达谞的学生,在一场省内织锦比赛中,发现了一种罕见的编织技术——反面提综。这项编织技艺只流传在乐东黎族自治县的一个村。于是,李天民想方设法联系织者,自带材料登门拜访。最终村民被他的诚意打动,全村的织者都来演示。

“只要肯学,黎锦技艺就不会失传。”陈达谞说,现在的黎族年轻人正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古老的民族瑰宝。

五指山市设立了22处像陈达谞工作室这样的非遗传承学习场所,全市掌握黎锦技艺的人数超过3500。“年轻人乐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黎锦需要‘新鲜血液’传承创新。”五指山市文化馆副馆长王宇钊说。

2023年8月,为推动黎锦时尚化、年轻化、国际化,五指山市与意大利一所时尚教育学院合作,选拔30名黎锦技艺人才免费接受培训。陈达谞与黄慧琼入选培训班,重新回到课堂,成了同学。

“老师分享了很多设计理念和技巧,开拓了我们的思路。”陈达谞笑着说,课堂上不仅有非遗传承人,还有全省黎锦相关产业的从业者,学习之余相互交流,收获颇丰。

在“村秀”特别专场活动当晚,学员们的学习成果在t台上得到了展示,其中不乏箱包、帆布袋、抱枕等文创作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对黎锦文化最好的传承。”黄慧琼说。

王宇钊介绍,2023年来,五指山市先后派出4批69人次的非遗人才,赴意大利米兰时装周进行非遗服饰及技艺展示,参加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旅游文化宣传推广等活动。“赴海外交流,不仅能让更多人认识黎锦、了解黎族文化,非遗传承人们也会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设计理念。”

如今,黎锦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也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千年技艺正不断焕发出崭新生命力。

(孙海天、毛亚晶参与采写)

(责编:刘阳阳、潘惠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客户端下载
返回顶部
网站地图